■
■
■
■
■
■
|
《西游降魔篇》編劇盧正雨:如何成為絕世高手 |
2017-07-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大 中 小】 |
盧正雨:如何成為絕世高手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溫天一
他看起來依舊像是一個硬朗中略帶清秀的小鎮(zhèn)青年,帶著湖南口音的普通話,尾音拖得略長,所以自帶一點喜劇效果。
7月7日,作為電影導演與編劇的盧正雨,所創(chuàng)作的第一部劇情長片《絕世高手》登陸院線。而在此之前,這個大部分人聽起來還略為陌生的名字,是與另外一個鼎鼎大名的人物連接在一起:周星馳。
曾經,他是周星馳的粉絲,那時候最大的理想是在他的電影里演一個角色,“躺在地上的尸體都行”。之后,他成了周星馳近年兩部電影《西游降魔篇》與《美人魚》的編劇之一?,F在,他開始獨立拍攝屬于自己的電影。
聽起來,這似乎也是一個帶有周星馳色彩的勵志故事。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創(chuàng)作《絕世高手》的劇本,盧正雨前前后后幾乎花費了三年,大綱,構架,添上血肉,推翻,重建,再推翻,“最終一步步接近正確答案”。
對于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盧正雨非常小心翼翼,就像絕大多數喜劇創(chuàng)作者一樣,他們遠沒有銀幕上或者大眾印象中所想象的那么即興或者隨意,仿佛笑點俯拾皆是,如同節(jié)日的煙花一樣火光四濺。
盧正雨不是這樣。在拍攝《絕世高手》之前,除了周星馳的兩部片子,他已經完成了網劇《嘻哈四重奏》 的五季,并且創(chuàng)作了短片版的《絕世高手》,在網絡上積累起了一定的名氣,他在隨時等待著一個變化。
“我突然開始意識到,做電影其實并不只能是一些創(chuàng)意靈感或者段子的堆砌,它更需要一個扎實的一百分鐘左右的故事,以及各種技術的支撐。”盧正雨這樣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在三年的時間內,作為一名理工科學歷背景、非科班出身的“草根”電影導演,盧正雨開始系統(tǒng)地學習一名正規(guī)電影導演所需要掌握的一切技能,“但技術并不難,認真去學就可以了,真正嚴酷的還是劇本,我要最終寫一個自己能夠勝任,并且還要帶點刺激與挑戰(zhàn)的故事。”
作為一名美食、功夫以及漫畫的愛好者,盧正雨最終想到了將它們都結合在一起的創(chuàng)意。一個一心想著要發(fā)大財的混混盧小魚,因為一個騙局誤闖入了一條雖然身處現代城市、卻帶有濃厚八九十年代背景的“墮落街”上,他在這里卷入了美食的江湖,并且最終遇到了愛情,成全了自己。
在盧正雨看來,這部片子真正寄托情懷之處在于,“時代發(fā)展和變化得太快了,所以我們越來越懷舊,我特別想讓大家一起重溫小時候的美好”。
《絕世高手》有幾款預告片中,在以范偉為主角的一款中,作為一個隱藏在俗世人間的“隱退高手”,他一邊織著毛衣,一邊用帶有自己獨特韻律感的節(jié)奏說著臺詞,背景音樂是屠洪剛的《中國功夫》;而以蔡國慶為主題的一款中,作為電影中最大的“反派”,“蔡老板”一邊唱著改編版的他的晚會歌曲代表作《365個祝?!罚贿叢煌5赝虏壑磺?,比如“處女座”導演把“片子剪了一千四百四十遍”,“我心里每天都罵著一千四百四十多個臭不要臉。”
而事實上,不論是范偉在電影中所身處的背景“墮落街”,還是與本身固有形象有著巨大反差的蔡國慶,他們盡管在預告片中用惡搞或者戲仿的形式,顛覆著自己以往的形象,但這一切“惡搞”之所以成立的根源,全部都來自所有中國大陸80、90后們的集體記憶,那些歌曲、漫畫、游戲機、臺球廳、海報標語以及整整一條“墮落街”上的風土人情,全部都是盧正雨對于自己那一代人集體記憶的投射。
如果按照百度百科的形式,盧正雨簡歷的第一句話應該是這樣,盧正雨,男,上世紀80年代前期出生于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
他擁有著一個中國80后最為典型的童年,普通家庭,沒那么有錢,但也不窮困;小城市,沒那么發(fā)達,但也不算閉塞,至少能看到《綜藝大觀》與《中華小當家》,當然還有煙霧繚繞的錄像廳里無數的港產喜劇片。
小時候的盧正雨住在一棟筒子樓里,那是中國七八十年代特有的房屋分配制度下的產物,帶有著濃厚的時代特征。盧正雨還記得那條長長的走廊,公用的衛(wèi)生間與廚房,一家做飯全樓飄香,鄰居們沒有秘密,吵架或者聊天的聲音,全部街巷皆聞。
后來他慢慢長大,離開了那里,再后來周遭的一切突然開始如加速馬達一樣迅速變化,身處其中的他覺得一切都在飛速地運轉,即便如今的他也還是一個年輕人,但童年的記憶卻是往事只能回味。
他要在電影中挽住時光。
盧正雨為《絕世高手》特意搭建出了一條真正的“墮落街”,這個名字的靈感來源是曾經存在于湖南長沙岳麓山大學城附近的一條真實的街道,里面提供著小吃、住宿、補習,以及其他各種可能略帶曖昧色彩的服務。它在2008年被拆除,在盧正雨看來,“墮落街”正代表著他一去不回的往昔時光。
在電影中,盧正雨給“墮落街”上的每一家店鋪都取了名字,比如“夏師傅理發(fā)店”“綜藝大觀小龍蝦店”,街上還散落著游藝廳、卡拉OK以及新華書店,墻上貼著“四有新人”的海報標語,而在電影中,他還特意運用了一個俯拍鏡頭,在一片光華燦爛的城市夜景中,墮落街如同一個老房子的天井一般,突兀地存身在現代都市中。“就好比隔壁三米就是國貿CBD,而退回三米,就是我的童年。”盧正雨這樣說。
喜劇之王
對于盧正雨來說,他永遠無法忘記自己在中學時期,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電影《喜劇之王》的時刻。
其實在那之前,作為一名小城少年,他已經正經八百地看了大量港產功夫喜劇以及各種漫畫書籍,還曾經因為迷戀功夫電影,正式去學習武術,甚至在校際交流活動上表演的時候,被大家半開玩笑地冠以“安化李連杰”的綽號。
但《喜劇之王》讓他的人生從此改變。
彼時的中學少年還說不出究竟被哪里所打動,但那個在劇組跑著龍?zhí)籽菔w,卻在枕頭下珍藏著一本閱讀千百遍書頁都卷了邊兒《演員自我修養(yǎng)》的尹天仇,卻成了他一生的偶像。
在盧正雨看來,他意味著一個草根默默向上游的夢想,盡管其中夾雜著無數的酸甜苦辣與世態(tài)炎涼,是童話,也是現實。
他想要成為他。
雖然作為一名小城少年,盧正雨并沒有敢在高考的時候直接報考藝術類學校,也盡管他在電影里戀戀難忘著自己的童年,并且感慨時光走得太快,但某種程度上說,時代還是成全了他。
大學二年級,盧正雨擁有了人生中第一臺數碼相機,他用它拍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作品,拍了整整一個學期。
那并不是一部原創(chuàng)作品,實際情況是,他和他宿舍的同學們一起,用拉片的方式,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地模擬拍攝了一遍《無間道》。
盧正雨演梁朝偉的角色,他的同學們分別當自己是劉德華、黃秋生、曾志偉等等,“鏡頭對準我同學的時候,我就給他說戲,拍到我的時候,他就執(zhí)導我,然后我倆對手戲的時候,就立著一個三腳架自動拍。”盧正雨回憶起這些,有點忍俊不禁。
“但在一切之中,最搞笑的是,我們當時都非常非常認真。”“我真像自己就是梁朝偉那樣走心啊,當時還真有同學說我像梁朝偉。但我才不管究竟像不像呢,反正誰也別攔著我拍電影。”
這樣的《無間道》拍攝完成之后,盧正雨把它上傳到了當年一個叫做“三杯水”的視頻網站,后來這部“作品”又風靡了全國各大高校的BBS。但在《無間道》之后,盧正雨沒有接著翻拍《英雄本色》或者《縱橫四?!?,而是立刻開始了原創(chuàng)。他拍了一部叫做“高手”、某種程度上帶有如今“絕世高手”雛形色彩的短片,并且最后獲得了2006年的“北京大學生電影節(jié)”的優(yōu)秀劇情短片獎。
從那時候起,盧正雨覺得,自己仿佛真的有希望可以成為一名電影導演。
大學畢業(yè)后,他正式開始了“北漂”。
他先被一家新媒體公司聘用,但沒多久,公司就倒閉了。然后他開始給一些公司剪輯年會視頻或者拍攝婚禮錄像,有時候窮到摔傷了手臂卻沒錢看醫(yī)生,他就開始蒙頭大睡,等到第二天家里打錢來了再去醫(yī)院。“但我真沒覺得有多苦,因為那種感覺在周星馳的電影中,全是浪漫。”
那是盧正雨苦中作樂的日子,每一個場景,幾乎都會讓人聯(lián)想到那部著名的《喜劇之王》。
朋友介紹他去拍攝剪輯一段婚禮錄像,結果與正?;槎Y錄像配著“今天是個好日子”之類喜氣洋洋的音樂不同,盧正雨用拍藝術片的方式拍出了一段致敬電影《教父》式的段落,節(jié)奏舒緩、肅穆又哀傷。而在剪輯年會視頻的時候,他反而發(fā)現了很多好玩的東西。比如2007年正值電影《色戒》上映,有一家公司就有一個女職員模仿王佳芝,演了一段“我要鴿子蛋”的小品。據說表演非常精彩,讓盧正雨至今還在驚嘆著“高手在民間”。
從“盧正雨”到“盧小魚”
盧正雨的人生真正與周星馳建立起交集,是在2008年。那時周星馳的《長江7號》即將上映,而他本人也為了宣傳,參加了某訪談節(jié)目。盧正雨作為粉絲代表,在周星馳影迷會的邀請下,拍攝了一部小短片在節(jié)目現場放映,并且作為節(jié)目的觀眾,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偶像。
他覺得自己見到了 “最熟悉的陌生人”,但仿佛又沒有之前預先設想的那樣緊張。他記得周星馳與他握手的時候,眼神很專注,力度很大,并且,最重要的是,他對著所有人說,“片子拍得很好”。雖然事后有人對盧正雨說,那夸獎不過是節(jié)目流程或者禮貌使然,但他不管,“我就是相信是真的”。
見到周星馳之后的盧正雨,生活仿佛也沒有太大的改變,他依然剪輯各種廣告視頻糊口,同時也趁著網絡的興起,開始拍攝一些視頻短劇。在拍攝植入廣告視頻的時候,每天也在經歷著各種瑣碎的“甲方乙方”式的煩惱,而在拍攝完一部模擬致敬周星馳《唐伯虎點秋香》的短片《秋香從此不用點》之后,盧正雨導演了成系列的網絡喜劇《嘻哈四重奏》。
那似乎是他第一次真正走出了少年時代的港片影響,他拍了一個關于現代辦公室的情景喜劇故事,并借著網絡時代的東風,開始在線上小有名氣。
以后的故事,人們都略有耳聞。網絡時代的盧正雨與代表港產喜劇流金歲月的周星馳因為《西游降魔篇》和《美人魚》正式有了合作上的交集。
但面對周星馳,盧正雨依然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學生”。他觀察他拍電影的狀態(tài),工作的流程,并且通過這些潛移默化的影響,來解答自己一直以來的某些困惑。盧正雨還記得,某一次在忙碌的片場,看到坐在取景框后滿頭灰白頭發(fā)的周星馳,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時光,有個湖南小鎮(zhèn)上的孩子,坐在電視機前,一會兒瘋狂大笑,一會兒又在流眼淚。
那些時光的印記重疊在一起,也如同電影的蒙太奇一般,帶著一點營造出來的、奇妙的巧合意味。
就如同周星馳喜歡在大部分電影中管自己叫“周星星”一樣,盧正雨也在自己后來的網絡短劇作品中,給自己起了一個一直沿用到《絕世高手》中的名字,盧小魚。而“絕世高手”的片名,事實上,也是來源于他之前拍攝過的一部模擬舊時代邵氏功夫喜劇的惡搞短片。
他把這些“重復”或者“沿用”歸結于自己是“一個處女座”導演,有著天然的“想名字糾結癥”,于是“遇到一個好的,就會一直用下去”。
但事實上,對于盧正雨來說,他真正心愛的故事核心,都是草根與勵志的結合。“盧小魚”意味著一個卑微的、在別人的笑聲中自己卻覺得認真極了的小人物,而“絕世高手”則在語境中散發(fā)出一點“高手在民間”的意味,非常有人情味。
周星馳曾經說過,“我拍了很多悲劇,但你們都覺得那是喜劇。”但在盧正雨看來,周星馳電影大部分的價值觀,其實都是最簡單樸素的“真善美”與“小人物”的結合。他的家庭、童年、所受到的教育和成長經歷,都與周星馳有著極大的差異,但“一個草根向上游”的故事,卻是始終揮之不去的影響。
“我不喜歡現在網絡上流行的‘黑雞湯’,什么怎么堅持都沒有用啊,一切都是虛空啊,我是真的相信草根只要有夢想,并且付出足夠的努力,奇跡就是有可能發(fā)生的,盡管那是一個漫長又漫長的過程。”盧正雨最后對《中國新聞周刊》這樣說道。
【責編 付亞男】
掃描二維碼關注
延吉新聞網官方微信公眾平臺
|
相關熱詞搜索:西游 編劇 高手 |
上一篇:少兒動畫片“鄙視鏈” 為何“喜羊羊”在底端? |
下一篇:最后一頁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被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